「年老」其實是一個人面對孤獨的終極考驗。
看著自己的家人爸媽、祖父母變老,再看別人家的父母變老辭世,最近對於「年老」有著格外不同於以往的感受。
「老」對於正值青壯的我們,其實有一點距離,有一點難以想像。能吃能走能動能隨心所欲地做著所有自己想做的事,一切似乎是如此地天經地義,再自然不過,但這些我們認為理所當然的事,對於年老的人們卻是極度地艱困。
八十出頭因骨質疏鬆駝背嚴重的外婆,自己一個人住在卓蘭山上, 行動略有不便的外婆,尚有生活自理的能力,還能自己煮飯洗衣,維持居家基本的乾淨,我看過一樣八十幾歲無人照顧的老人,家裏髒亂得像垃圾堆,空氣充滿著刺鼻的尿騷味,地板也積滿厚厚的油煙和灰塵,家中衣物四散物品雜亂,完全沒有生活品質可言。
再看我那八十幾歲中風的阿媽,她的子女為求方便而讓她住在有專業醫護照料的療養院,對於對自己生活方式沒有選擇權的阿媽,住院的日子大概也如她自己說的「活著等死」,聽來非常令人心痛。
能想像嗎? 因為關節肌肉的退化老化,導致老人所有動作都是緩慢的,也許老到有一天可能連床都爬不起來,走路都要人幫忙,彎不下腰來剪自己的腳趾甲,更慘一點的可能連吃飯都要人餵食,上厠所都要人協助。「老」使人逐漸失去生活自理的能力,慢慢退化到如嬰兒般的行為能力,老人越來越像小孩。所以每次我看到年輕的父母在餵小孩吃飯時,腦海中想像的畫面就是眼前這個小孩長大以後,會不會像他父母現在這樣有耐心地餵食變老坐在輪椅上的雙親。
人越老,除了生活上需要受人照顧,心理上也會因為生理機能退化而更需要親情的陪伴。從每一次一放假就接到外婆渴望我們回去陪她的電話,和每次回去看外婆,她老人家站在門口捨不得我們走的神情便知一二。
「年老」不只得面對身體機能的退化,還要面對身邊親友一一離開人世的心理衝擊,最後甚至是面對自己的死亡。
「死亡」這課題,從來就不是輕鬆的,而且肯定是一個人一生必修必經歷的課程。
何以說「年老」是一個人面對孤獨的終極考驗? 因為無論貧富貴賤,我們每個人最終都得獨自面對自己的死。
我們能控制死亡嗎? 不能,那是「業力」與「無常」的工作,這世界上只有大悟的修行者能控制自己的生命時限,以自由意志選擇離世的時間,而平凡如我們就只能任由業力與無常的安排決定停止呼吸的時刻。
最近好友的公公因病去世其實也讓我對死亡有很深的感觸。
看著好友陪先生處理後事和整理公公留下的房子,她說「人的一生留了那麼多東西,買的時候都很值錢,走的時候什麼都帶不走,對還活著但不愛這些物品的人來說,這些東西都是廢物,最後還不是論斤秤兩地賣資源回收待價而沽。」, 人死了留下什麼? 即便留再多的遺產給子孫,子孫也有死的一天,一切的有形財產,任何人都帶不走,那人死了能留下什麼? 只有「精神」得以永存, 一個人留給後世的教誨,比有形的資產較有可能代代相傳與繼續存在。
結論﹕人老了確實需要和年輕有力氣的人一起生活、照料起居、維持基本的生活品質和陪伴。同時人越老越需要好好修行,去除生命的稜角和性格上的缺點,好好學會從容面對死亡,還有最好能貼心地在死亡降臨前事先寫好遺囑與安排好後事,以避免子孫不知所措或做有違其心願的事。
現在自己真的要好好以身作則,善盡孝道與子女應盡的義務,然後好好教育自己的小孩,傳承孝順敬老的基本人倫,同時也要勉勵自己繼續走在正道修行的路上,努力助人利他與修持自心自性,明白因果道理,現在照顧好自己的身體,老年才能比較少病痛,現在好好存錢,老了才不會增加子女的負擔,因為我們真的每個人都會老。
人的生老病死不就是這樣? 若能生得順,老得慢,病得輕,死得安詳,就是所謂的好命了,今生夫復何求? 也不過如此而已。
留言列表